
圖片來源: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官方賬號
據央視新聞報道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 (WHO) 總干事譚德塞于8月14日宣布,猴痘疫情構成“國際關注的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事件”。
8月8日,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讓·卡塞亞在線上會議中表示,目前非洲至少有16個國家受到猴痘影響;與2023年同期相比,非洲今年報告的猴痘病例增加了160%。
猴痘反反復復,是否會引起大規(guī)模流行

猴痘病毒顆粒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 (MPVX) 引起的人獸共患病,需要與具有傳染性的患者進行密切的身體接觸 (例如皮膚對皮膚) 才能傳播。也因此,猴痘病毒通常不被認為具有很強的傳染性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猴痘病毒也有潛伏期,通常是6-13天,最長可到21天。

最早,猴痘病毒是1958年在丹麥境內飼養(yǎng)的猴子 (用于研究) 身上發(fā)現的,第一例報告人類猴痘病例是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一個9個月大男嬰。既往猴痘也主要流行于中非與西非地區(qū)。然而2022年5月以來,全球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報告過猴痘病例。2022年9月16日,中國也報道了境內首例猴痘確診病例。
針對此次猴痘疫情,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讓·卡塞亞表示:“病毒變異了,適應了新的傳播方式。”猴痘最初只通過動物和人類的接觸傳播,但現在主要通過性傳播,這是病例增加的原因??ㄈ麃喺J為,猴痘病例發(fā)現和治療不及時也是該病迅速傳播的一個主要原因。此外,氣候變化等因素也加劇了該病的傳播。
“目前猴痘疫情具備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進一步傳播的潛力,這十分令人擔憂?!弊T德塞表示。
暫無有效藥物,預防是關鍵
目前,國內沒有專門的猴痘疫苗和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,但幾種用于治療天花等疾病的藥物可能對猴痘有用,包括西多福韋?(Vistide),以及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等。WHO的數據也顯示,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的有效性高達85%。因猴痘對普通人群感染風險低,所以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目前不建議大規(guī)模接種疫苗來預防。
猴痘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預后良好。治療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和并發(fā)癥治療。大多數情況下,猴痘癥狀在2-4周內自行消失,但對免疫缺陷者等特殊人群,可能會導致臨床并發(fā)癥,甚至死亡。
預防依舊是重中之重。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同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組織制定的《猴痘防控技術指南 (2022年版)》提出,疾病控制旨在實現早發(fā)現、早報告、早診斷、早調查、早處置。各級各類醫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日常接診發(fā)熱伴出疹病人時,應注意詢問病例流行病學史,同時進行病原學篩查。

圖片來源: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
華大基因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讓猴痘病毒“無處遁形”
為助力猴痘全球疫情防控,華大基因研發(fā)的猴痘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(熒光PCR法),采用快速PCR擴增模式,1小時左右即可得到檢測結果,可檢出樣本中200copies/mL濃度病毒,試劑盒采用雙靶標加內源性內參設計,保證結果的可靠性,且與天花病毒、牛痘病毒、鼠痘病毒、痘苗病毒等相似病原體均不存在交叉反應。

華大基因在感染防控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技術實力,早在2003年即參與破譯SARS基因組序列并研制了快速檢測試劑盒,后續(xù)陸續(xù)參與了新型布尼亞病毒、高致病性禽流感、新型冠狀病毒等病原體的基因組破譯和診斷試劑開發(fā),并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重要傳染病檢測試劑盒的研發(fā)。不僅贏得了業(yè)界的高度認可,也為全球公共衛(wèi)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未來,華大基因將繼續(xù)深耕感染防控領域,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醫(yī)療機構的合作,共同推動感染疾病防控技術的創(chuàng)新和發(fā)展。秉承“基因科技造福人類”的使命,充分利用在基因組學領域的技術優(yōu)勢,為感染疾病的預防、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,為全球公共衛(wèi)生事業(yè)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力量。